新闻动态

20亿神经元! 中国“悟空”类脑计算机问世, 逼近猕猴大脑算力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3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——全球首台超大规模神经拟态系统诞生,AI算力革命与脑科学双突破

⚡️ 算力对标生物脑:20亿神经元重构计算范式

8月初,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全球首台神经元规模达20亿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“悟空”(Darwin Monkey),其脉冲神经元数量与突触连接(超千亿级)首次逼近猕猴大脑水平,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仅约2000瓦——相当于20台家用空调,能耗效率碾压传统超算。

此前全球纪录保持者是英特尔2024年发布的Hala Point(11.5亿神经元),而“悟空”凭借960颗自主研发的达尔文3代芯片(单芯片支持235万神经元),实现规模与能效的双重跨越。

🧠 仿生架构革命:从“堆硬件”到“模拟人脑”

“悟空”颠覆了传统计算架构的底层逻辑:

- 生物机理复刻:模仿大脑神经元脉冲传递机制,以事件驱动替代传统时钟驱动,闲置单元自动休眠,功耗降低90%以上;

- 分层操作系统:新一代达尔文类脑OS动态调度任务,实现神经拟态任务的高效并发,解决传统AI大模型高能耗痛点;

- 千亿突触互联:15台刀片服务器组成分布式系统,突触数量超千亿,支撑复杂智能任务的并行处理。

🔬 双轨应用:AI进化与脑科学研究的“超级工具”

► 智能任务新突破

“悟空”可运行DeepSeek类脑大模型,完成逻辑推理、数学求解等高阶任务。测试中,其以人脑1/10的能耗实现同等复杂度的内容生成,为AI落地提供绿色算力基座。

► 脑科学研究革命

首次实现从秀丽线虫(302神经元)到猕猴(20亿级) 的全尺度动物大脑模拟,科学家可在虚拟环境中观测神经信号传递、学习记忆机制,大幅减少活体实验需求。例如模拟小鼠决策行为,耗时从数月缩短至数小时。

🌐 产业冲击波:从医疗机器人到“类脑智慧城市”

“悟空”的诞生加速了类脑智能产业化进程:

- 医疗先行:脑机接口企业强脑科技已基于类似技术量产“智能仿生手”,截肢患者通过神经信号精准控制义肢;博灵医疗的脑机产品进入医院临床试验阶段;

- 教育革新:熵基科技推出脑电专注力训练系统,实时监测青少年脑波优化学习效率;

- 万亿生态:专家预测,类脑计算将催生“高频交互(XR头显)、高精度控制(工业机器人)、高溢价医疗(阿尔茨海默早筛)”三大场景,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。

🚀 中国突围:从“跟跑”到“全球领跑”

此前,神经拟态芯片核心技术长期被英特尔、IBM垄断。浙江大学团队自研达尔文芯片,突破三大壁垒:

- 专用指令集:支持神经拟态在线学习,适应动态环境;

- 突触 plasticity 模拟:仿大脑突触可塑性,实现自适应学习;

- 国产化供应链: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全流程自主可控,规避海外技术封锁风险。

💎 未来之战:通用人工智能的“脑启航”

类脑计算被视作实现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关键路径。潘纲教授指出:“人脑推理效率远超现有AI,‘悟空’以仿脑机制+超脑算力,将推动AGI从理论迈向现实。”

而随着欧美加速布局(如美国1510亿美元“金顶计划”),中国凭借“悟空”率先卡位——当传统AI困于能耗与数据瓶颈时,一场以生物智慧为蓝本的算力革命已悄然发令。

“模仿大脑,是为了超越大脑。” 从猕猴神经元到千亿突触矩阵,“悟空”承载的不仅是算力跃迁,更是人类解开智能本质的一把钥匙。当硅基与碳基的界限逐渐模糊,新的文明维度正在浮现。